江西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涂丽红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江西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发动机冷却液辅助启动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222081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1-07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658025.0,技术领域涉及:F02N19/10;该发明授权一种发动机冷却液辅助启动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是由涂丽红;刘钦;刘涛;吴红燕;郭欢欢;钟辉波;蔡宜师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1-2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发动机冷却液辅助启动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辅助启动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寒冷环境下发动机冷启动困难、加热不均匀及能效低问题。通过实时监测外界环境温度和冷却液温度,智能判断何时启动加热装置,并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加热功率和时间,采用PID控制算法调节加热器功率,确保温度升高过程平稳可控,避免温度过快或过慢。通过冷却液循环泵保证加热后的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均匀分布,防止局部过热。结合模糊逻辑推理与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历史数据优化加热过程,进一步提高能效和加热精准度。该系统不仅改善了低温条件下发动机的启动性能,还优化了加热过程中的能量利用,具备较高的智能化与安全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发动机冷却液辅助启动加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辅助启动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监测环境温度:温度传感器启动,车辆静止、刚启动时,环境温度传感器开始工作,系统实时检测外部环境温度,当检测到外界温度低于设定的临界值:-5°C,触发低温预热模式,唤醒预热程序: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后,预热系统被唤醒,准备进行冷却液加热; S2.检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使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监控当前冷却液的温度,温度阈值判断:冷却液温度低于发动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最低温度,则加热系统进入下一步准备启动,对比环境与冷却液温度,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冷却液加热或直接准备启动发动机; S3.启动冷却液加热装置:系统启动冷却液加热装置PTC,连接到发动机冷却液回路中,系统根据环境温度、冷却液温度以及电源状态,计算需要的加热功率及时间,温度低时,系统以高功率启动加热器,满负荷工作,随着冷却液温度接近预定的加热目标,系统自动降低加热器的功率; S4.加热时间和功率控制:在加热过程中,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控冷却液的温度变化,使用PID控制算法实时调节加热器的功率,使冷却液温度变化平滑,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温度变化模式,优化加热时间和功率控制,并预设目标为冷却液温度达到30°C-50°C范围内; S5.循环冷却液:在加热过程中,冷却液循环泵开始工作,将加热后的冷却液循环至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位,发动机缸体、气缸盖重要部件的温度逐渐上升,冷却液从加热器经过管道进入发动机缸体,再返回加热器进行二次加热,形成闭环循环,通过冷却液循环,防止局部过热,同时加速系统整体温度上升,使发动机各部件均匀受热; S6.发动机启动前判断: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检测冷却液的温度,基于当前冷却液温度、外界环境和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并整合得到公式:,其中表示时间t时刻的冷却液温度,Tc为当前冷却液温度,Ta为外界环境温度,S为加热装置工作状态,k为温度升高速率系数,t表示时间,基于公式预测冷却液是否已经达到启动所需的温度,并提前做出启动判断,通过模糊逻辑判断模型来判断是否满足启动条件,当满足启动条件,系统发出信号,允许驾驶员控制系统启动发动机; S7.停止加热装置:发动机启动后,冷却液加热器自动停止工作,避免过度加热,冷却液泵继续工作,发动机通过正常的冷却循环系统维持其工作温度,加热器进入待机状态,随时监控温度,当系统温度再次降低到设定值时,重新启动加热; S8.故障检测和安全保护:系统检测加热器、电源、冷却液循环泵设备的工作状态,当加热器过载、温度过高、循环不畅,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断电源,防止进一步损坏,在检测到故障后,系统根据故障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降低加热器功率、重新启动循环泵、直接停止加热。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江西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长堎工业园区创业北路60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815号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