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吉林大学王君旸获国家专利权

吉林大学王君旸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吉林大学申请的专利基于荧光增强PCN-224检测汞离子的比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492869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629270.9,技术领域涉及:G01N33/53;该发明授权基于荧光增强PCN-224检测汞离子的比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是由王君旸;孙春燕;金蕊;田蒙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1-1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基于荧光增强PCN-224检测汞离子的比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增强PCN‑224检测汞离子的比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本发明,利用1MTris‑HCl修饰PCN‑224制备FE‑PCN‑224,以6‑FAM标记的富T适配体FAM‑Apt作为识别元件,汞离子诱导FAM‑Apt构象变化,形成的T‑Hg2+‑T与FAM之间的光致电子转移效应会导致FAM‑Apt的荧光强度降低,而不影响FE‑PCN‑224的荧光,实现比率荧光检测,本方法能够特异、灵敏的检测汞离子,并成功用于江水和鱼肉中汞离子的定量分析。本发明在智能手机颜色分析软件支持下,制备荧光比色卡,通过肉眼实现半定量检测;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将紫外下真实颜色信息转换为RGB值,实现便捷式定量检测,便于受过最低限度培训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测。因此,本发明为快速检测汞离子污染提供了潜在途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授权基于荧光增强PCN-224检测汞离子的比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荧光增强PCN-224检测汞离子的比率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A、荧光增强型PCN-224;简称FE-PCN-224的制备: PCN-224的制备:采用聚四氟乙烯反应器将120mgZrOCl2·8H2O、40mgH2TCPP和1.6gBA超声溶解于8mL的DMF中,得到的混合物在120℃的烤箱中孵育24小时;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将紫色沉淀物在8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并用DMF洗涤三次;最后,将获得的固体在真空冷冻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以供进一步使用; FE-PCN-224的制备:称10mgPCN-224,加入1mLDMF混合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将100μL10mgmL的PCN-224溶液与1MpH7.5Tris-HCl缓冲液按照1:49的比例混合,搅拌混合物1h,制得200μgmLFE-PCN-224溶液;所制备的FE-PCN-224保存在避光4℃处; B、汞离子比率荧光分析: 首先,将50μL0.5μMFAM-Apt序列1ttctttcttccccttgtttgtt在95℃下保存5min,然后缓慢退火至25℃;加入50μL不同浓度的汞离子溶液,在25℃下孵育20min;最后,加入50μL200μgmL的FE-PCN-224和350μL的纯水,使其总体积为500μL; 在激发波长为495nm时收集荧光光谱,在518nm和650nm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峰,518nm处的荧光峰由FAM荧光染料作为响应信号发射,而650nm处的峰对应于锆基MOFPCN-224的发射,作为自校准信号;计算518nm和650nm处的荧光强度比率F518F650值,以量化汞离子的浓度; C、智能手机现场检测技术: 采用智能手机上的颜色分析软件,通过选择点自动提取Red、Green、Blue显色基础值,简称RGB值,并导出色块,生成荧光比色卡,实现肉眼半定量检测汞离子;将所分析图像的RGB值的G值作为输出信号,建立G值和汞离子浓度的拟合曲线,在0.001–0.25μgmL范围内,对汞离子进行便捷式定量分析。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吉林大学,其通讯地址为: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