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煜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胡涛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山东煜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68568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161440.3,技术领域涉及:C22C33/04;该发明授权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由胡涛;李文军;胡明泉;陈文;徐世水;孙学良;李丽丽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2-13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高温合金领域,提供了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原料配比与熔炼、电渣重熔、均质化处理、热轧、固溶化、时效处理、稳定化处理、机械加工及等离子体渗氮处理。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确保γ相晶粒细化,Ni3Ti,Al析出相均匀弥散分布,并合理控制MC型碳化物的形态和体积分数,提高材料的沉淀强化和抗蠕变性能。等离子体渗氮形成含CrN、γ‑FeNi和Ni4N的渗氮层,提升表面硬度和抗裂纹扩展能力,同时保持良好韧性。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显著提高合金的疲劳寿命和高温稳定性,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温服役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授权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配比与熔炼:将高温合金的原料置于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入熔炼,熔炼完成后,快速浇铸获得浇铸铸锭,接着以浇铸铸锭作为电极,置于电渣重熔炉中进行电渣重熔,完成后得到电渣重熔铸锭; S2.均匀化处理与热轧:将步骤S1的电渣重熔铸锭置于马弗炉中,依次进行均质化和热轧处理获得轧制后的板材; S3.三步热处理:将步骤S2轧制后的板材依次进行固溶化处理、时效处理和稳定化处理获得热处理板材; S4.机械加工与表面处理:将步骤S3热处理后的板材先机械加工,再进行等离子体渗氮处理,最后获得一种901高温合金的高温抗疲劳材料; 所述步骤S1中高温合金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41.0~42.5%Ni、11.0~13.0%Cr、5.0~5.8%Mo、2.2~2.5%Ti、0.30~0.40%Al、0.20~0.35%Si、0.50~0.65%Mn、0.40~0.50%Co、0.02~0.09%C、0.015~0.025%B、≤0.001%S、≤0.001%P,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步骤S2的均质化和热轧处理的过程为:以5~10°C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60~1180°C,并保温120~180min,随后以10~15°C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1100~1150°C,并进行热轧,轧制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0~20%,总变形量为50~70%,轧制完成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所述步骤S3中固溶化处理的过程为:将轧制后的板材加热至1080~1095°C,以10~15°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保温时间为120~150min,随后进行水淬获得固溶化板材; 所述步骤S3中时效处理的过程为:将所得固溶化板材加热至790~800°C,以5~10°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保温时间为120~150min,随后进行水淬获得时效板材; 所述步骤S3中稳定化处理的过程为:将时效板材加热至720~740°C,以5~10°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保温时间为18~24h,随后空气冷却到室温; 所述步骤S4中等离子体渗氮处理的过程为:将步骤S3的热处理板材置于氮化炉中,将炉膛抽至真空度低于6Pa,向炉内通入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氛,混合气氛氩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3~5,控制气压为50~100Pa,开启主阴极和辅助阴极,施加偏压电压为−1000V,以2~5kW功率进行溅射清洗,清洗时间为45~60min,溅射清洗完成后,关闭主阴极,向炉内通入氨气,使气压达到150~200Pa,并通过氮化辅助阴极,以升温速率5~10℃min升温至460~600°C;接着将主阴极重新启动进行氮化处理,氮化时间分别为20~60h,辅助阴极以10~50%占空比工作,氮化完成后,关闭电源,在氨气气氛中以冷却速率2~5℃min缓慢冷却至室温即可。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山东煜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72105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经济开发区北环城路17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