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袁颖婕获国家专利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袁颖婕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含动态裂缝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712035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0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258902.0,技术领域涉及:E21B43/16;该发明授权一种含动态裂缝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及方法是由袁颖婕;高春宁;贾军红;王靖华;范伟;苟聪博;张永强;熊维亮;雷欣慧;郑自刚;李梅;路遥;李花花;杨承伟;张英;曾山;李俊军;张晓斌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9-2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含动态裂缝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及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动态裂缝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及方法,涉及CCUS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解决了三维物理模拟方法相关技术均未考虑动态裂缝问题,本发明根据超低渗储层现场地质认识和动态开发特征,设计一种含动态裂缝的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与现有CO2驱替实验相比可实现动态裂缝的模拟研究,能够实现动态裂缝性质、数量、开启界限压力的控制;实现含动态裂缝的三维多层超低渗油藏模拟开发;实现动态裂缝参数与生产动态特征的直接验证;可支撑研究动态裂缝性质、规模、状态对多层合注时驱油效率和埋存量的影响,结合CT扫描方法实现具有可视化、可验证的明显优势。

本发明授权一种含动态裂缝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及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含动态裂缝多层超低渗油气藏CO2驱埋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2个盖层、n个储层、n-1个隔夹层、m个动态裂缝模拟装置、n个流通控制装置和n个计量装置、流量注入管线;储层为包含动态裂缝装置或不包含动态裂缝装置的物理模型,隔夹层为无动态裂缝物理模型;一个隔夹层和一个储层为一组相同形状的长方体物理模型,储层、隔夹层上下交替摆放,每一组动态裂缝物理模型的储层至少包含一个动态裂缝模拟构件形成动态裂缝模拟装置,每一组动态裂缝模拟装置的储层的左右两端分别钻有与动态裂缝模拟构件个数相同的圆柱孔,每一组动态裂缝模拟装置的储层的左端与对应流通控制装置的控制阀相连通,在每一组动态裂缝模拟装置的储层的右端接入流量计量装置;其中,在每个动态裂缝模拟装置的储层预留的一个圆柱形凹槽中预埋动态裂缝模拟构件,预埋后使用配比的储层水泥浇筑固定动态裂缝模拟装置,用隔夹层与动态裂缝拟装置的储层交替摆放形成物理模型组,使用盖层将n个储层与n-1个隔夹层组成n层CO2驱埋模拟装置分别封底部和上部;其中,n≥2,m≥1; 当第一流通控制装置接入第一组物理模型的储层Ⅰ左端的流通控制装置控制阀开启,底部控制阀关闭时,将流体注入管线注入驱替介质CO2气体恒温至20℃~100℃,驱替压力2.5MPa~30MPa时,进行驱油,打开第一计量装置,对驱替出的油量、出口压力及CO2排出量进行计量,记录时间及相关数据; 当第二流通控制装置接入第二组物理模型的储层Ⅱ左端的流通控制装置控制阀开启,底部控制阀关闭,第一组物理模型的左端控制阀关闭,底部控制阀打开时,将流体注入管线注入驱替介质CO2气体恒温至20℃~100℃,驱替压力2.5MPa~30MPa时,进行驱油,打开第二计量装置,对驱替出的油量、出口压力及CO2排出量进行计量,记录时间及相关数据; 同理依次类推,当第n个流通控制装置接入第n组物理模型的第n个储层,第n个计量表记录第n组物理模型数据;每组物理模型的控制压力一致时,记录的数据为n个储层同压力驱埋实验数据;每组物理模型的控制压力不一致时,依次记录第1个、第2个、……、等n个储层不同压力驱埋实验数据。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