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节能(资阳)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薛新利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节能(资阳)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垃圾填埋系统的渗沥液接收斗与工作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76430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2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838302.5,技术领域涉及:B01D29/085;该发明授权垃圾填埋系统的渗沥液接收斗与工作方法是由薛新利;朱万强;杨民;赖建冬;刘刚;樊翔坷;余浩志;李宇豪;张进杰;向刚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7-1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垃圾填埋系统的渗沥液接收斗与工作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系统的渗沥液接收斗,包括渗沥液过滤斗;渗沥液过滤斗包括固液分离箱体,固液分离箱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分别为固体残渣收集仓和液体收集仓,液体收集仓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导出口,液体导出口连通外部的渗沥液输出管道;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在常态下能起到正常的对垃圾渗沥液过滤过程,从而杜绝输送垃圾渗沥液的管道的堵塞问题。
本发明授权垃圾填埋系统的渗沥液接收斗与工作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垃圾填埋系统的渗沥液接收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沥液过滤斗(30),渗沥液过滤斗(30)包括固液分离箱体(2),所述固液分离箱体(2)内设置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的两侧分别为固体残渣收集仓(20)和液体收集仓(16),液体收集仓(16)的上侧设置有圆弧状过滤壁(15);所述圆弧状过滤壁(15)上均布有过滤孔(9),液体收集仓(16)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导出口(17),液体导出口(17)连通外部的渗沥液输出管道; 圆弧状过滤壁(15)凸向液体收集仓(16),所述圆弧状过滤壁(15)的顺时针端与所述隔板(18)上端固定,且圆弧状过滤壁(15)的圆弧趋势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升高; 圆弧状过滤壁(15)的上方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侧板(31);两侧板(31)之间活动设置有固体残渣刮除块(22);所述固体残渣刮除块(22)的外表面包括下侧的下凸圆弧弧面(21)和上侧的滑落平面(23); 所述固体残渣刮除块(22)的下凸圆弧弧面(21)的弧面半径与所述圆弧状过滤壁(15)上侧的凹弧面(5)的弧面半径一致; 下凸圆弧弧面(21)的逆时针端与滑落平面(23)一端的相交处形成刮除锋刃(27),所述刮除锋刃(27)与所述凹弧面(5)的顺时针端滑动配合; 在常态下,所述下凸圆弧弧面(21)封堵所述固体残渣收集仓(20)上方的开口,滑落平面(23)、凹弧面(5)和两侧板(31)共同围合成过滤斗腔(34),所述过滤斗腔(34)内的垃圾渗沥液通过圆弧状过滤壁(15)上的过滤孔(9)下漏到液体收集仓(16)内; 圆弧状过滤壁(15)的圆弧轴线处同轴心设置有能主动旋转的转轴(26),转轴(26)通过摆臂(24)与所述固体残渣刮除块(22)的侧部固定; 固体残渣刮除块(22)的下凸圆弧弧面(21)的弧面轴线与转轴(26)轴线重合; 圆弧状过滤壁(15)的逆时针端固定连接有斜壁(13),斜壁(13)的上表面为斜面(12),斜面(12)的下端设置有推铲体(14),推铲体(14)上设置有推铲斜面(4),推铲斜面(4)下端为推铲锋刃(8),推铲锋刃(8)在凹弧面(5)的顺时针端与斜面(12)下端的连接处; 还包括原始渗沥液漏出口(10),原始渗沥液漏出口(10)在推铲斜面(4)的上侧; 斜面(12)上沿斜面方向固定有伸缩器(7),伸缩器(7)的伸缩杆(6)末端固定连接推铲体(14)尾部; 固体残渣刮除块(22)绕转轴(26)的轴线逆时针旋转过程中,下凸圆弧弧面(21)沿凹弧面(5)的弧面逆时针滑动,从而使刮除锋刃(27)沿逆时针方向在凹弧面(5)上做刮除动作,当刮除锋刃(27)沿凹弧面(5)的逆时针方向运动至与推铲锋刃(8)重合时,滑落平面(23)刚好与斜面(12)平行且共面,与此同时下凸圆弧弧面(21)与凹弧面(5)重合,并使固体残渣收集仓(20)上方的开口暴露,此时滑落平面(23)下部的滑落端对应固体残渣收集仓(20)上方的开口;随后,伸缩杆(6)的伸出能使推铲体(14)从斜面(12)做斜向下的推铲运动到滑落平面(23)上。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节能(资阳)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641300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江河坝村13组;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