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筑合科技有限公司李武顺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常州筑合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19728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0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679869.1,技术领域涉及:G06F30/13;该发明授权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是由李武顺;张若楠;乔泓诚;王志林;刘书贤;赵箐华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5-26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本发明基于历史对应建筑各位置受力损伤情况以及建造强度情况进行位置权重分配,基于各位置的受力情况以及对应受力方向上的建筑构件的形变情况进行各位置的连接异常分析,基于各位置的形变情况、连接异常分析结果以及位置权重分配结果进行构件质量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能够识别建筑构件在不同位置的受力模式、潜在损伤以及对构件的影响权重,从而全面监测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实时的形变和连接异常检测能够及时识别结构安全隐患,防止潜在的结构故障,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获取装配对接位置的数据情况以及对应的对接位置设定的受力情况、方向数据,构建关于建筑构件的BIM模型; S2、构建权重分配模型,基于历史对应建筑各位置受力损伤情况以及建造强度情况进行位置权重分配; 所述权重分配模型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21、获取对应建筑装配构件装配后的实时的各对接位置的受力数据以及各对接位置的各位置的损伤形变情况数据; S22、基于各对接位置的损伤形变情况数据进行各对接位置形变异常分析,其中,对接位置形变异常分析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对接位置监测点的个数,di为对接位置第i个监测点的形变量,dim为对接位置第i个监测点的形变安全量; S23、基于安装周期内的对接位置的形变异常分析结果以及对接位置的受力数据,分析对应对接位置的连接异常;其中,对接位置的连接异常计算公式为:,其中,T为安装周期,Xbt为对应安装周期t时刻的对接位置形变异常分析结果,dt为时间积分,Ft为对应安装周期t时刻的受力数据,Fz为设计时对应对接位置的设定的受力数据 S24、获取对应对接位置的连接异常以及对应连接位置的当前建筑构件的建造强度数据,基于对应对接位置的连接异常以及对应连接位置的当前建筑构件的建造强度数据进行位置权重的分配,其中,第c个对接位置的位置权重为:,其中,Ljc为安装周期所有装配后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第c个对接位置连接异常平均值,M为位置数量,wc为第c个对接位置的建造强度数据,wmc为第c个对接位置的设计建造强度数据; S3、基于各位置的受力情况以及对应受力方向上的建筑构件的形变情况进行各位置的连接异常分析; 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31、获取对应对接位置的图像数据以及内部缺陷数据; S32、基于对接位置的图像数据以及内部缺陷数据进行对应位置连接异常的分析,对应对接位置连接异常的分析公式为:,其中,G为缺陷个数,vg为第g个缺陷的体积,vc为连接位置的体积,Dr为距离标准值,Dg为第i个缺陷至对接接触面的平均距离; S4、基于各位置的形变情况、连接异常分析结果以及位置权重分配结果进行构件质量分析; 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S41、获取各对接位置的三维模型以及对应标准装配件的对接位置的三维模型,同时获取各对接位置的位置权重和对接位置连接异常; S42、基于获取得到的各对接位置的三维模型以及对应标准装配件的对接位置的三维模型、各对接位置的位置权重和对接位置连接异常进行构件整体连接质量的分析,所述构件整体连接质量的分析公式为:,其中,Lyx为第c个对接位置的连接异常,为连接异常占比权重,为图像占比权重,V为图像的体积,Uc为第c个对接位置的三维模型,Ucm为标准装配件的第c个对接位置的三维模型; S5、基于构件质量分析结果进行构件质量的输出。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常州筑合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18号常州科教城创研港1号楼A座406;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