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苍利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N型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31436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2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1704871.2,技术领域涉及:H10F77/20;该发明授权一种N型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是由苍利民;万志刚;刘万兵;丁万勇;康建领;袁志峰;田国闯;张鸿飞;李晓东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12-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N型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N型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结构自上而下为:正面栅线、SiCxOy层、TCO层、多晶硅钝化层P++、硼扩散层P+、N型晶硅衬底、二氧化硅隧穿层、多晶硅钝化层N++、TCO层、SiCxOy层以及背面栅线;制备方法包括双面制绒清洗、正面扩硼制结、背面制隧穿氧化硅层、背面制掺磷非晶硅层、正面制掺硼非晶硅层、高温退火、等离子氢钝化、双面制备掺氟氧化锡层TCO膜、双面沉积增透减反膜、丝网印刷并烧结。本发明采用双导电介质的电极结构,载流子一维传输率更高,电导损失小,同时兼顾了良好的表面和电场钝化性能,可以更好地减少非晶硅退火和栅线制备过程中的两种烧穿现象。
本发明授权一种N型TopCon双面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N型TopCon双面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表面制绒及清洗,先将硅片放入浓碱液中进行粗蚀,然后再转到稀碱液中细蚀,形成绒面后对硅片进行清洗; (2)扩散制结,将经过步骤(1)的硅片放入管式扩散炉内,在氮气氛围中升温,通入氮气,氧气,BBr3,在硅衬底正面进行硼掺杂扩散推进,形成硼扩散层P+; (3)背面制隧穿层,先将经步骤(2)的硅片放入氟化氢和氯化氢混合溶液中侵蚀,去除BSG硼硅玻璃及侧背面绕镀层,然后背面进行浅层氧化得到纳米二氧化硅薄膜,生成纳米二氧化硅隧穿层; (4)背面制重掺磷非晶硅层,在纳米二氧化硅隧穿层上制备重掺杂磷非晶硅层; (5)正面制重掺硼非晶硅层,去除正面非晶硅膜,然后在硅衬底正面沉积重掺硼非晶硅层; (6)退火结晶,将硅片置于管式炉中加热,通入氮气,将双面非晶硅层转换为多晶硅结构; (7)将硅片放置于氢等离子氛围中进行钝化,修复硅片存在的结晶缺陷;正面和背面分别得到多晶硅钝化层P++和多晶硅钝化层N++; (8)双面制备掺氟氧化锡TCO层; (9)硅片两面沉积增透减反膜,制得SiCxOy膜层; (10)丝网印刷并烧结形成栅线电极; 步骤(2)升温至1080℃,氮气流量为15~20Lmin,氧气流量为0.8~1.2Lmin,BBr3流量为10~15Lmin,得到的硼扩散层P+方阻为85~95Ωsq; 步骤(3)氟化氢和氯化氢混合溶液浓度为0.002molL~0.0035molL,浸蚀时间为4~6min;浅层氧化的具体过程为940~960℃温度下持续通入干燥的纯氧20~30min,氧气流速为0.5Lmin; 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利用PECVD设备,温度400~450℃,PH3:SiH4:H2气体体积比例为3:700:10000,静压220Pa,时间3~4min;步骤(5)的具体过程为:利用PECVD设备,温度400~450℃,TMB:SiH4:H2气体体积比例为1:800:10000,静压250Pa,时间2~3min; 步骤(6)退火温度为850~900℃,氮气流量2.5Lmin,时间15~20min;步骤(7)中,具体钝化过程为:将硅衬底置于PECVD中,将腔内温度升高至300~350℃,以30~40mLmin流量通入氢气,腔室压力90~110Pa,射频电源的功率为30~40w,停留时间为10~15分钟; 步骤(8)TCO膜为硅片在LPCVD设备中以TFA、MBTC、MeOH、氧气以及水蒸气为原料制成,TFA、MBTC、MeOH、氧气以及水蒸气质量比为2:10:1:10,步骤(9)SiCxOy膜层是在LPCVD设备中以C2H4、CO2、SiH4、N2为原料制成,C2H4、CO2、SiH4、N2体积比为2:4:1:10。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中州路南段;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