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电子科技大学殷春获国家专利权

电子科技大学殷春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电子科技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多机器人协同三维测量作业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105626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2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261994.1,技术领域涉及:G01B11/24;该发明授权一种多机器人协同三维测量作业方法是由殷春;闫中宝;高延;张阔;陈凯;刘俊洋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3-1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多机器人协同三维测量作业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机器人协同三维测量作业方法,首先在计算机上搭建虚拟仿真环境,在虚拟仿真环境上完成双机器人的测量位姿以及测量路径的设置并对测量路径进行路径评价,然后在现实测量环境中完成手眼标定,并将通过路径评价的测量路径发送给对应的实体机器人1、2,获取多视角的点云图像,通过坐标系转换得到相应的被测物点云,最后将实体机器人2的点云转换到实体机器人1基座坐标系下,得到被测物通过双机器人获取的点云IB。本发明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双机器人路径规划有效降低了多视角测量的试错风险,减轻了后续配准任务的负担,提高了结构光测量仪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任务周期,同时,使用双机器人使得测量范围更大,相对于单机器人能够完成更大物件的测量任务。

本发明授权一种多机器人协同三维测量作业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多机器人协同三维测量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虚拟仿真环境搭建 1.1、根据现实测量环境,在装有开源机器人系统的计算机上搭建虚拟仿真环境,并将双机器人的描述文件导入到虚拟仿真环境中,生成相应的机器人1、机器人2,同时,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将结构光测量仪1以及深度相机1安装在机器人1末端法兰盘的固定夹具上,将结构光测量仪2以及深度相机2安装在机器人2末端法兰盘的固定夹具上; 1.2、对被测物进行仿真,并放置于机器人1、2之间,结构光测量仪1、与结构光测量仪2均正对被测物,确定结构光测量仪1、2对被测物进行拍摄的多个测量面以及每个测量面存在的多条测量路径,对于结构光测量仪1:第k个测量面的第i条测量路径记为其中,KR1为测量面的个数,MR1_k为第k个测量面上测量路径的条数,同时每一条测量路径上还包含多个测量点,被测物第k个测量面上的第i条路径中的第j个测量点即测量位姿记为为第k个测量面测量路径上测量位姿的数量,R1代表机器人1,对于结构光测量仪2:第k个测量面的第i条测量路径记为其中,KR2为测量面的个数,MR2_k为第k个测量面上测量路径的条数,被测物第k个测量面上的第i条路径中的第j个测量点即测量位姿记为为第k个测量面测量路径上测量位姿的数量,R2代表机器人2; 结构光测量仪1、2的视野范围均为长m厘米,宽n厘米大小的矩形,对于结构光测量仪1,被测物第k个测量面的外接矩形长为宽为测量路径为沿长度方向,一条条的纵向路径,则需要满足约束:同一测量面上的测量路径条数同一测量路径上的测量点数根据这一约束,得到第k个测量面的第i条测量路径的第j个测量位姿对于结构光测量仪2,被测物第k个测量面的外接矩形长为宽为测量路径为沿长度方向,一条条的纵向路径,则需要满足约束:同一测量面上的测量路径条数同一测量路径上的测量点数根据这一约束,得到第k个测量面的第i条测量路径的第j个测量位姿 2、测量路径规划 2.1、对于机器人1的第k个测量面的第i条测量路径首先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拖拽机器人末端到测量位姿其中,测量位姿为 为机器人1末端的位置坐标,为机器人1末端的姿态坐标; 2.2、在机器人1的测量位姿处,通过使用深度相机采集被测物图像,得到RGB-D图像并转换为灰度图像后,进行阈值分割过滤背景,再提取被测物轮廓信息,得到被测物轮廓所在的最小外接矩形之后在RGB-D图像相对应的最小外接矩形范围中遍历所有像素点的深度信息d,找到被测物与结构光测量仪之间的最短距离dmin,同时记录下最短距离的像素点坐标au,v,然后判断最短距离dmin是否满足结构光测量仪的测量范围:dmin∈[D-δ,D+δ],其中,D为结构光测量仪进行相机标定时的焦距,δ为结构光测量仪测量允许的误差范围;若不满足,则进入步骤2.3,对测量位姿进行调整,若满足,则进入步骤2.4; 2.3、将像素点坐标au,v经过坐标系转换获得与其相对应的空间坐标xu,v,yu,v,zu,v,然后结合机器人1末端的位置坐标确定一条空间直线: 其中,x,y,z为空间直线上的坐标; 然后,从位置坐标起,沿着该空间直线,计算得到一个位置坐标满足测量条件: 得到满足测量条件的位置坐标之后,结合原有的位姿坐标组成一个测量位姿作为测量位姿根据测量位姿由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出机器人对应关节状态,实现位姿调整; 2.4、将调整后的测量位姿记录下来,返回步骤2.1,进行下一个测量位姿设置,直到测量路径kSi所有测量位姿kPij的最短距离dmin判断完毕,然后,进入步骤3,其中,在进行下一个测量位姿设置前,如果: A、测量位姿设置在机器人自由度退化,逆运动学无解的空间位姿,即奇异点附近时,为了保证机器人运动的流畅性需要设置一个过渡点来避开机器人的奇异点; B、当被测物的形貌不规则,被测物表面有凸起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测量效果以及避免在机器人承载结构光测量仪运动的过程中与不规则被测物相碰撞,在测量位姿设置时需要考虑机器人实际的测量位姿以及被测物的形貌特征,在测量位姿和测量位姿之间设置一个过渡点 过渡点处不需要进行距离检测以及调整,过渡点为人为地对机器人的测量路径进行调整; 2.5、对测量路径进行路径评价 所有测量位姿以及所有过度点构成一条完整的测量路径对测量路径进行路径评价,步骤如下: 步骤2.5.1、在虚拟仿真环境中执行测量路径机器人1将从测量位姿连续地运动到测量位姿将运动过程进行等时间采样记录过程点t为时刻,T为运动终点的时刻,集合构成机器人的实际运动路径为 在测量路径中,其起始位置坐标为终止位置坐标为则终止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在实际运动路径中,其起始位置坐标为终止位置坐标为则机器人实际运动的长度为: 两式相减可得: L=l2-l1 则评价函数f1L表示为:f1L=δ1-Lδ1,0≤L≤δ1,式中δ1为设置的最大误差阈值; 步骤2.5.2、在机器人1的实际运动路径中找到一位姿到被测物质心坐标Pxobj,Pyobj,Pzobj的距离l3最小,则距离l3表示为: 其中,为位姿的位置坐标; 则评价函数f2l3表示为: f2l3=l3-δ2l3 其中,δ2为保证结构光测量仪与被测物不碰撞的最小距离; 2.5.3、对于测量路径的综合评价函数kFi为: 根据综合评价函数kFi对所设置的测量路径进行评价,当综合评价函数时通过评价,进入步骤2.7,否则进行步骤2.6,其中g为根据不同测量场景由测量人员人为定义的阈值,0<g<100; 2.6、遍历测量路径中的所有位姿,找到与位姿距离最近的位姿之后将机器人运动到测量位姿处,拖拽机器人末端手动增加当前机器人测量位姿与被测物之间的距离dmin,如果位姿是测量位姿,则调整范围仍需满足结构光测量仪的测量条件:dmin∈[D-δ,D+δ],如果位姿是过渡点,需要根据过渡点的设置条件调整距离dmin,调整后的位姿替换位姿从而完成对测量路径的修正,然后进入步骤2.7; 2.7、对所有测量面的所有测量路径按照步骤2.1到2.6进行处理,完成测量路径规划仿真,将规划好的测量路径转换为机器人能够识别的通信报文由虚拟仿真环境发送给实体机器人1; 对于机器人2,按照步骤2.1-2.7的方法,获得规划好的测量路径并换为机器人能够识别的通信报文由虚拟仿真环境发送给实体机器人2; 3、现实环境测量 3.1、对于实体机器人1进行手眼标定,得其相机坐标系相对于实体机器人1末端法兰坐标系的旋转平移矩阵即手眼关系矩阵R1Hcg; 3.2、完成手眼标定后,开始对被测物进行测量,实体机器人1接收到由虚拟仿真环境发送的测量路径后,依次运动到测量位姿处; 3.3、在到达测量位姿处时,实体机器人1将测量位姿发送给结构光测量仪,通过双目视觉相机获取当前测量位姿处被测物的单视角点云并使用手眼关系矩阵R1Hcg、根据测量位姿获得的实体机器人1末端法兰坐标系到实体机器人1基座坐标系的位姿矩阵将单视角点云转换到实体机器人1基座坐标系下; 这样,得到实体机器人1基座坐标系下的被测物点云R1IB即被测物点云粗拼接结果; 3.4、对于实体机器人2,按照步骤3.1-3.3的方法,获得实体机器人1基座坐标系下的被测物点云R2IB即被测物点云粗拼接结果; 3.5、获取实体机器人2的基座坐标系通过旋转平移到达实体机器人1基座坐标系的旋转平移矩阵 3.5.1、首先在实体机器人1和实体机器人2末端法兰盘上分别固定一个探针1和探针2,并在实体机器人端进行探针1和探针2的TCP工具坐标系的设定; 3.5.2、完成探针1和探针2的TCP工具坐标系设定后,手动操作实体机器人1和实体机器人2,将探针1和探针2同时指向两个实体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同一个点,记录下探针1末端在实体机器人1坐标系下的位姿P1和探针2末端在机器人2坐标系下的位姿P2,根据位姿P1和P2获得探针末端TCP坐标系到实体机器人1、2基座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平移矩阵Hg1和Hg2,则可以表示为: 3.6、获取将被测物点云R2IB转换到实体机器人1坐标系下,得到被测物点云R2I′B: 这样得到被测物通过双机器人获取的点云IB: IB=R1IB+R2I′B。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其通讯地址为: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