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张雨佳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矿业大学申请的专利基于Bio-TRIZ的泵站散热系统及设计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22713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2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1655407.9,技术领域涉及:G06F30/20;该发明授权基于Bio-TRIZ的泵站散热系统及设计方法是由张雨佳;刘秀梅;李贝贝;赵巧;刘申;贺杰;吴思宇;尚曦明;易锟梁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12-21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基于Bio-TRIZ的泵站散热系统及设计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o‑TRIZ仿生理论的泵站散热系统设计方法及系统,首先确定泵站散热结构中存在的改善能量,冲突,建立冲突矩阵,确定Bio‑TRIZ特解;同时结合Bio‑TRIZ生物实例库,匹配到Bio‑TRIZ特解的生物特解,通过生物实例库找到相关生物特解支持该仿生设计;然后,从功能相似、结构相似、边界条件相似等方面加以验证,选出仿生价值最高的生物实例;最后,对生物特解进行分析,采用几何特征重构的方法进行建模,将仿生模型应用到泵站散热装置优化中,以提高泵站散热效率。
本发明授权基于Bio-TRIZ的泵站散热系统及设计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泵站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散热系统和水冷散热系统,风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板(1)、矩形散热翅片(2)、风冷导热板(3)、外侧壳体(5)、镂空仿生蜂巢散热片(10)、配气盘(27)、风冷却气孔(28)、配气盘进气孔(29)、风冷却进气管(30)、风冷却出气管(31);液压油流道(16)呈折线状分布在多片镂空仿生蜂巢散热片(10)的中间,冷却气体由风冷却进气管(30)进入,经配气盘进气孔(29)均匀配气,通过风冷却气孔(28),通过镂空仿生蜂巢散热片(10)进行散热,泵站内环境中的热量被螺旋形导热针柱(4)吸收,经矩形散热翅片(2)向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传递,最终经过循环后泵站顶端的热空气从风冷却出气管(31)排出;所述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冷却水进水管(17)、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蒸腾孔(20)、冷却水出水管(21)、安装固定板(22)、液压油收集横管(23)、冷凝板(24)、引流孔(25)、汇集管(26);所述矩形散热翅片(2)与散热板(1)连接,所述外侧壳体(5)与风冷导热板(3)连接;所述外侧壳体(5)上设置水冷出水连接孔(6)和水冷进水连接孔(33),所述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与安装固定板(22)连接;所述导热针柱(4)与导热板(3)连接;所述仿生蜂巢散热片(10)与液压油流道(16)连接,所述配气盘(27)与安装固定板(22)连接,风冷却气孔(28)均匀分布在配气盘(27)上,所述风冷却出气管(31)固定在后侧壳体(32)上;所述矩形散热翅片(2)与外部风扇垂直布置,外部风扇的冷气流直接作用在矩形散热翅片(2)上,矩形散热翅片(2)采用矩形结构; 冷却水由进水管(17)流入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流经20根分支路,在分支路内因受热经过蒸腾孔(20)蒸发,流经仿生蜂巢翅片上的导气孔(11),直至冷凝板(24),重新凝结,经引流孔(25),到达汇集管(26),再经过回流管道(9),从出水管(21)流出;实现水的蒸发-冷凝-收集于一体的水冷却循环系统;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包括蒸发板主体,蒸发板主体两端分别设有冷却水进水管(17)以及冷却水出水管(21),蒸发板为树叶脉络镂空结构,蒸发板中空且与冷却水进水管(17)、冷却水出水管(21)连通,蒸发板上设有多个按照树叶脉络设置的蒸腾孔(20),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由一根主管路进冷却水,主管路上设有20根分支路,冷却水由进水管(17)流入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再经出水管(21)流出,仿生叶脉水冷管道(19)与安装固定板(22)固定连接。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