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王晓晶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LF精炼过程中防止增氮、增氢的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49717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1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325719.1,技术领域涉及:C21C7/00;该发明授权一种LF精炼过程中防止增氮、增氢的方法是由王晓晶;郝志刚;孙福来;申光毅;曹震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3-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LF精炼过程中防止增氮、增氢的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F精炼过程中防止增氮、增氢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精炼炉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安装钢包上端口水冷式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上设有水平设与炉盖的水冷炉壁连通的二次除尘管道,在二次除尘管道的下方沿着炉盖上设有气体喷孔,在所述炉盖的水冷炉壁上设有伸缩式喷枪;所述炉盖上安装有三次除尘盖,所述三次除尘盖上设有三次除尘管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LF精炼炉生产微正压的原始工艺,在保留升温、均匀成分以及去除夹杂物有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气体置换和保护、正压冶炼生产的方法的研发彻底去除LF精炼炉加热过程增氮、增氢的有害影响,从而提升钢水质量。
本发明授权一种LF精炼过程中防止增氮、增氢的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LF精炼过程中防止增氮、增氢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转炉出钢过程随合金加入2.5-3.5Kgt的石灰,出钢结束后吹氩1-3min后关闭氩气,等待进入LF精炼炉工位; 步骤二、钢包进入LF精炼炉工位后,确认氩气正常后关闭底吹氩后进入加热工位,并开启三次除尘管道,此时,安装在三次除尘管道上的除尘阀开启度设定为100%; 步骤三、钢包进入加热工位后,利用防止增氮、增氢装置对钢包内钢液和炉盖形成空间内的空气进站置换形成惰性气体气氛,所述防止增氮、增氢装置包括安装钢包上端口水冷式炉盖,所述炉盖上设有水平设与炉盖的水冷炉壁连通的二次除尘管道,在二次除尘管道的下方沿着炉盖上设有气体喷孔,在所述炉盖的水冷炉壁上设有伸缩式喷枪;所述炉盖上安装有三次除尘盖,所述三次除尘盖上设有三次除尘管道;所述气体喷孔设有12个,12个气体喷孔沿炉盖的四周呈均匀分布;开启给12个气体喷孔和伸缩式喷枪供给氩气的阀门,并将每个气体喷孔的流量设定为1000NLmin,伸缩式喷枪的氩气流量设定为100Nm3min;置换时间为2-3min,然后关闭气体喷孔和伸缩式喷枪供给氩气的阀门; 步骤四、置换完成后,钢包底吹氩气流量800NLmin,吹氩气2min后,选用粒度0.01-0.2mm粒度的发泡剂0.25-0.45Kgt,发泡剂按重量组分为:CaCO355-65%、CaC215-20%、MgCO320-25%;使用伸缩式喷枪以0.15-2.0KgS的速度进行喷射;喷枪出口距离钢—渣面高度为450mm,保证钢包渣面的最佳覆盖面积为55-65%; 均匀喷射的小颗粒发泡剂,与炉渣反应生产细小弥散的CO2气泡,使得气泡在炉渣中缓慢溢出从而使炉渣与气体形成蜂窝状结构,密集的气泡与炉渣以液体渣膜隔开,形成冶金性能良好的泡沫渣;具体反应入下: CaCO3=CaO+CO2 CaC2+5FeO=CaO+5Fe+2CO2 MgCO3=MgO+CO2 步骤五、喷射完成后,开启二次除尘阀位开启至20-35%,将炉盖上环形气体孔流量开至650NLmin后利用LF精炼炉的加热系统对钢水进行加热;通过设置LF炉平台上工业摄像头观察,炉盖与钢包间隙处需要有烟气明显外溢,保证炉内正压,没有空气进入,并使用三次除尘盖吸收外溢的烟气满足环保要求; 步骤六、通过摄像头观察,供电过程根据烟气外溢情况,调整二次除尘管道上的二次除尘阀,开启度控制在0-25%;烟气明显外溢条件下将控制12个喷气孔的阀门关闭; 步骤七、当二次除尘完全关闭后,仍不能保证烟气外溢的条件下,再次开启给12个气体喷孔供给氩气的阀门,并将每个气体喷孔流量设定为300-650NLmin;使得给电过程在钢液面上方形成氩气保护气氛,同时阻碍空气进入; 步骤八、钢包准备开出加热位时,将钢包底吹氩气调整50-150NLmin,保证整个渣面蠕动但不裸漏钢水。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00301 天津市东丽区津塘公路39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