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东莞市德硕化工有限公司欧阳盼获国家专利权

东莞市德硕化工有限公司欧阳盼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东莞市德硕化工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铝材生产用环保型脱漆剂的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101394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0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436974.4,技术领域涉及:C09D9/00;该发明授权一种铝材生产用环保型脱漆剂的制备方法是由欧阳盼;吴达水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0-1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铝材生产用环保型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一种铝材生产用环保型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脱漆剂制备技术领域;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甲酸微胶囊的制备;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负载碱性金属氧化物的分子筛的制备;脱漆剂的制备。本发明在脱漆剂中加入了甲酸,在甲酸的作用下,漆膜分子间的作用力被削弱,甲酸分子能够渗入漆膜内部,与漆膜中的聚合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破坏漆膜的结构完整性,含有甲酸的脱漆剂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使漆膜软化、溶解,从而提高脱漆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授权一种铝材生产用环保型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铝材生产用环保型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甲酸微胶囊的制备 S1.1:将1.5-2重量份海藻酸钠、0.01-0.02重量份蚯蚓粉和0.01-0.015重量份虾青素加入到100-12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搅拌完全溶解,形成壁材A溶液; S1.2:将6-7重量份壳聚糖加入到50-6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壁材B溶液,将壁材A溶液与壁材B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壁材溶液; S1.3:向18-20重量份壁材溶液中加入2-3重量份甲酸,搅拌混合均匀后,使用静电喷雾技术,在20-25kV,0.5-2mLmin下制备得到甲酸微胶囊; S2: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S2.1:将23-25重量份N-甲基咪唑和29-30重量份氯代正丁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将三口烧瓶置于反应器中,在100-110℃,600-650W功率下反应50-60min,得到反应物; S2.2:将反应物进行降温后用乙酸乙酯进行洗涤2-3次,得到粗反应物,将粗反应物用旋转蒸发仪在50-55℃,60-70rmin下进行减压蒸发20-30min,得到咪唑类离子液体; S3:负载碱性金属氧化物的分子筛的制备 S3.1:将1-2重量份硅酸钠和0.01-0.02重量份偏铝酸钠溶解于20-3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0.1-0.2重量份氯化钙,搅拌混合1-2h,得到混合溶液,将1-2重量份十八水合硫酸铝溶解在10-12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得到十八水合硫酸铝溶液; S3.2:将1-2重量份硅酸钠加入到15-18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再缓慢加入1-2重量份十八水合硫酸铝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0.1-0.2重量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1-2h,之后加热至35-38℃,再加入上述混合溶液,搅拌1-2h后加入10-12重量份咪唑类离子液体,搅拌3-5h,得到混合物; S3.3:将混合物转移至水热晶化釜中,再200-230℃下晶化1-2h,之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将煅烧后的产物置于10-12重量份摩尔浓度为0.14molL的氯化钙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磁力搅拌50-60min,之后离心、洗涤至中性后干燥,再次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得到负载碱性金属氧化物的分子筛; S4:脱漆剂的制备 S4.1:将15-20重量份氢氧化钠加入到150-200重量份去离子水中,在65-75℃、300-500rmin下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S4.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5-20重量份负载碱性金属氧化物的分子筛、5-8重量份甲酸微胶囊、3-5重量份柠檬酸钠、2-3重量份湿润剂和3-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脱漆剂。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东莞市德硕化工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龙背岭龙昌路9号B栋;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