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于纪言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南京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基于ZYNQ的人体肤色区域实时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4708340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0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111668529.7,技术领域涉及:G06T7/90;该发明授权一种基于ZYNQ的人体肤色区域实时检测方法是由于纪言;陈艺;于洪森;冯斌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1-12-31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于ZYNQ的人体肤色区域实时检测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ZYNQ的人体肤色区域实时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图像;步骤2:通过人体肤色区域检测IP核对步骤1采集的图像数据处理,将颜色空间进行转化,进行动态阈值处理得到肤色区域并进行检测标记;步骤3:对步骤2检测出的肤色部分图像进行剔除最小连通区域算法处理;步骤4:进行图像数据转存及提取,利用VDMA将图像数据写入DDR3,并利用FIFO作流水化处理;步骤5:将处理后图像实时显示在LCD屏上。本发明通过ZYNQ进行人体肤色区域检测,所以只需要上电即可开始工作,并实时采集图像,并标识出相应的肤色区域进行显示,同时可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二次图像处理,系统的可再开发性强。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于ZYNQ的人体肤色区域实时检测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ZYNQ的人体肤色区域实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图像; 步骤2:通过人体肤色区域检测IP核对步骤1采集的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将颜色空间进行转化,进行动态阈值处理得到肤色区域并进行检测标记; 步骤3:对步骤2检测出的肤色部分图像进行剔除最小连通区域算法处理; 步骤4:进行图像数据转存及提取,利用VDMA将图像数据写入DDR3,并利用FIFO作流水化处理; 步骤5:将处理后图像实时显示在LCD屏上; 步骤2“通过人体肤色区域检测IP核对步骤1采集的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将颜色空间进行转化,进行动态阈值处理得到肤色区域并进行检测标记”具体为: 步骤21:将OV5640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具体为RGB565—RGB888: pixel_data[7:0]={source_data[4:0],0}1 pixel_data[7:0]={source_data[5:0],0}2式1代表R和B两个通道的图像数据转化,式2代表G图像数据通道转化,具体为提取出高位,低位补0; 步骤22:将步骤21转化后的图像数据转化为YCbCr图像数据,并进行肤色提取,具体为: Y=0.299R+0.587G+0.114B3 Cb=0.564B-Y4 Cr=0.713R-Y5其中Y代表亮度信息,Cb和Cr代表蓝色和红色两通道的色差信息; 步骤23:对转换的三个变量进行阈值判定,当同时满足式6、7、8时,便得到图像分辨标志位skin_flag; y_upperYy_lower6 Cb_upperCbCb_lower7 Cr_upperCrCr_lower8 步骤24:将步骤23标志位所划分出的区域进行纯白化标记,见下式: temp_pixel=skin_flag?255:pixel_data9 其中temp_pixel代表处理后的图像像素值,为三通道图像数据R、G、B,pixel_data为原像素点像素值; 步骤3“对步骤2检测出的肤色部分图像进行剔除最小连通区域算法处理”具体为: 设中心点像素x,y的搜索区域为数组R,将中心点的搜索方向定为8个方向,为第一层外扩搜索区域3ⅹ3的像素块,以此类推;给出搜索的边界条件,最终得到此中心像素点的搜索区域; 在倾斜方向上: 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 x′=x+cosθθ∈θ2 y′=y-sinθθ∈θ2 其中x′和y′为下一个搜索像素点的坐标,其中θ为中心点周围八个角度值,倾斜方向上在θ1中取四个方向的角度值,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在θ2中取四个方向的角度值; 同时限定阈值判断条件: Gx′,y′-Gx,yT 上式中以前后像素的灰度差作为判断依据,设定阈值T作为区域搜索迭代终止条件; 最终得到连通的搜索区域数组R,并进行区域大小剔除: 对搜索区域数组R进行判断,其值是否小于阈值A,A为连通区域的面积上限值,若小于,则将其剔除;反之,则保留。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1009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