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司云强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DFIG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723550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0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260628.0,技术领域涉及:G06F18/213;该发明授权一种DFIG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是由司云强;杨宇峰;白义传;郑涛;金玉龙;黄军高;曹敬;程炜;耿健;李梦阳;姜海阔;陈梓洋;朱永先;尹劼;姜永将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9-26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DFIG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FIG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下DFIG转子绕组dq轴故障信号解耦模型;选取故障诊断采样信号,确定故障特征参数;建立电流闭环带宽设计方法;设计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设计故障诊断流程。本发明考虑到电流闭环控制对故障特征信号的影响,保证控制性能的同时,提出电流闭环带宽设计,可有效排除电流闭环控制对DFIG转子绕组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的干扰,保证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的准确可靠;通过设计合理的故障特征量,实现简单可靠的故障诊断流程,无需增加新的传感器,仅在原有控制器中加入简单的故障参数提取算法,可就地实现实时地故障检测、定位及故障程度评估。
本发明授权一种DFIG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DFIG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下DFIG转子绕组dq轴故障信号解耦模型,具体包括: 利用Park变换,得到DFIG转子绕组的dq轴电压方程为: 式中:udr、uqr为转子的dq轴电压;idr、iqr为转子的dq轴电流;Rr表示转子绕组的电阻,R为用以模拟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而串联在故障相中的附加电阻;σ=1-L2 mLsLr为DFIG的漏磁系数;Ls=Lls+32Lms;Lr=Llr+32Lms;Lm=32Lms;Lls为定子绕组漏感;Llr为转子绕组漏感;Lms为定转子之间的最大互感;ωe=ωs-ωr,ωs是定子磁场的电角速度,ωr为转子的电角速度;eWRId和eWRIq为由于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引入的附加项,θe为转子相对于定子磁场的电角度; 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并引入前馈补偿,实现转子侧dq轴解耦,得到故障信号解耦模型为: 选取故障诊断采样信号,确定故障特征参数,所述故障诊断采样信号为电压信号uPId,电压信号uPId作为故障诊断采样信号,从uPId信号中在线提取二阶分量uPId,2; 建立电流闭环带宽设计方法,具体为: 构建故障特征参数模型: 式中:Idr,2和θidr,2分别是idr,2的幅值和初相,EWRId,2和θeWRId,2分别是eWRId,2,的幅值和初相,UPId,2和θuPId,2分别是uPId,2的幅值和初相,且有 式中:Kp和Ki分别是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 设计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具体为: 从uPId信号中在线提取二阶分量uPId,2: 提取uPId,2幅值: 提取uPId,2初相: 定义Cm为电流特征量,其值为: 式中:当m=a时,n=0;当m=b时,n=1;当m=c时,n=-1;Icm和θcm分别是Cm的幅值和初相,分别为 通过计算θeWRId,2,并分别与θca,θcb和θcc进行比较,来判断故障相; 故障程度通过计算故障相的附加电阻ΔR来判断: 式中:Icm为故障相的特征电流幅值; 设计故障诊断流程,其中的诊断流程具体包括: 故障检测:使用频率跟踪算法在线提取uPId的二阶分量,若幅值UPId,2大于预设检测阈值Uth,则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发生; 故障定位:在检测到转子电阻不平衡故障之后,计算eWRId,2和特征电流Ca、Cb和Cc,并对它们的初相进行比较,其中与θeWRId,2最接近的即为故障相; 故障程度评估:故障相定位完成后,通过ΕWRId,2和故障相的特征电流的幅值计算得到故障相的附加电阻值ΔR。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