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宏伟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复合结构发汗冷却式全周向高温水冷动态压力探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223050772U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01发布的实用新型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21779426.7,技术领域涉及:G01L19/06;该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结构发汗冷却式全周向高温水冷动态压力探针是由马宏伟;刘蒙永;丛家扬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7-2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复合结构发汗冷却式全周向高温水冷动态压力探针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属于高温流场压力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结构发汗冷却式全周向高温水冷动态压力探针,由探针支杆、探针头、套管、安装座、定位孔、冷却水进水管、出水管、线缆、发散壁面、冲击壁面、限流壁面、周向分隔挡板、动态压力传感器等组成。通过进水管进入探针的冷却水,对探针头进行冲击冷却后,一部分沿径向渗透至发散壁面表面对探针进行发汗冷却,另一部分未渗透部分通过对流换热吸升温后沿着轴向流出探针。探针头具周向布置的多个测压孔,可实现全周向的流场测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发汗冷却大幅提高了探针的冷却效率,并同时能对探针支杆和探针头进行冷却,提高了探针在极端高温环境最高2500℃下的工作寿命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结构发汗冷却式全周向高温水冷动态压力探针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复合结构发汗冷却式全周向高温水冷动态压力探针,包括探针支杆1、全周向多孔探头2、套管3、安装座4、定位孔5、冷却水进水管6、冷却水出水管7、线缆8、周向分隔挡板9、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第四壁面—探针支杆外壁面13、动态压力传感器18以及若干扰流柱14、发散孔15、冲击孔16、限流孔17;其特征在于:全周向多孔探头2位于探针支杆1顶端,全周向多孔探头2内部装有动态压力传感器18、表面开有多个测压孔,套管3装于探针支杆1外部,安装座4装于套管3上,安装座4上设有定位孔5,冷却水进水管6和线缆8均装于探针支杆1内,冷却水出水管7装于套管3上、安装座4后方,线缆8装于探针支杆1内、沿周向布置在冷却水进水管6外围; 探针支杆1为双层结构,内层与冷却水进水管6连通作为冷却水进水流道,外层被周向分隔挡板9分为六个腔室,分别安放有多个动态压力传感器18和线缆8,且各个腔室和第三冷却流道一起作为冷却水主回路; 探针支杆1外径取2毫米至5毫米,对应套管3外径取4毫米至10毫米,二者焊接为一个整体,冷却水进水管6管径为1毫米至2毫米; 全周向多孔探头2为探针顶部距端面轴向长度为3倍探针支杆1外径的圆柱体部分,全周向多孔探头2上开多个测压孔,分别与多个动态压力传感器18连通并通过线缆8将信号引出探针,测压孔、动态压力传感器18和线缆8分别一一对应,其中1号测压孔21与1号线缆81对应、2号测压孔22与2号线缆82对应、3号测压孔23与3号线缆83对应、4号测压孔24与4号线缆84对应、5号测压孔25与5号线缆85对应,6号测压孔26与6号线缆86对应,测压孔直径为0.5毫米至1.5毫米,每两个测压孔夹角范围为30°至60°; 全周向多孔探头2为平顶形6孔探头或半球顶形10孔探头; 全周向多孔探头2内布置有冷却水回流管路,连通冷却水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且冷却水进水管6直通全周向多孔探头2,可对全周向多孔探头2进行冲击冷却,全周向多孔探头2表面不开发散孔15; 套管3为三层结构,包括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之间形成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之间形成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和第四壁面—探针支杆外壁面13之间形成第三冷却通道,上述三条冷却通道为冷却水渗透流道; 安装座4为跑道形安装座,安装座4厚度取2毫米至5毫米,安装座4上开有两个定位孔5,定位孔5直径取2毫米至3毫米; 在冷却水进水管6外壁面至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之间周向均匀设置6个周向分隔挡板9以减小重力对于冷却水不均匀分布的消极影响,周向分隔挡板贯穿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第四壁面—探针支杆外壁面13,将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和冷却水回水通道沿周向分隔成为6个独立的冷却区域,6个冷却水回流通道分别与6个独立冷却区域一一对应; 冷却水出水管7与冷却水主回路连通,及时排出探针内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但未能进入第四壁面—探针支杆外壁面13和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之间的第三流道的冷却水; 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表面开倾斜的发散孔15,沿周向均匀分布,轴向周期交错分布,形成均匀密布发散孔15的壁面,发散孔15贯穿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冷却水从发散孔中渗出,形成液膜蒸发冷却套管3外壁面,发散孔15直径为0.05毫米至0.15毫米,倾斜角度为30°至60°; 发散孔15为内壁具有波浪线形突起的圆柱形孔,使冷却水缓慢渗出,内壁突起高度为0.01毫米至0.03毫米; 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表面均布冲击孔16,冲击孔16连通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冷却水从第二冷却通道穿过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进入第一冷却通道,并对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进行冲击冷却,所述冲击孔16为直孔,轴向交错周期分布于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上,冲击孔直径为0.1毫米至0.3毫米; 第三壁面—限流壁面12表面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组限流孔17,由于探针支杆1不同的轴向位置所处的热环境可能有所差异,所需的流量也有所差异,可根据探针所处的热环境在探针支杆1轴向的不同位置开设不同数量的限流孔17以控制进入不同位置的冷却水流量,限流孔17直径为0.2毫米至0.4毫米; 第一冷却通道内设有扰流柱14,周向均匀分布,轴向交错周期分布,形成均匀密布扰流柱群,扰流柱14上、下端面固连第一壁面—发散壁面10与第二壁面—冲击壁面11,扰流柱14直径为0.1毫米至0.2毫米。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通讯地址为: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