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陈伟胤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江西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40948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27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486783.9,技术领域涉及:C04B35/10;该发明授权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是由陈伟胤;黄建平;朱红宇;林克辉;古战文;王永强;刘学斌;潘超宪;陈振;余恭勇;车柳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0-23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步骤:⑴多晶相耐磨基体坯体配方泥浆制备;⑵高透斑晶坯体配方泥浆制备;⑶不同颜色粉料制备;⑷不同颜色颗粒材料制备;⑸混合粉料制备;⑹通体布料;⑺压制成型;⑻干燥;⑼喷水;⑽颜色料浆制备;⑾喷浆装饰;⑿装饰耐磨层干燥;⒀高温烧成;⒁加工:得到抛面或自然面或异型面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成品砖。以及采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
本发明授权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具有斑晶效果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多晶相耐磨基体坯体配方泥浆制备:将多晶相耐磨基体坯体配方中的原料按比例配料球磨,得到多晶相耐磨坯体配方泥浆后送至中转浆池储存陈腐待用;多晶相耐磨坯体配方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份组成:球土8%~15%,高白高岭土8%~15%,混合泥10%~15%,烧滑石0%~5%,膨润土3~6%,钾钠石粉15~25%,细磨锂尾矿8%~15%,煅烧铝钒土4%~8%,精细刚玉粉15%~25%,超细硅酸锆0%~5%,高纯锐钛型钛二氧化钛粉0%~5%,坯体增强剂0~1%,解胶剂1~3%; ⑵高透斑晶坯体配方泥浆制备:将高透斑晶坯体配方中的原料按比例配料球磨,得到高透斑晶坯体配方泥浆后送至中转浆池储存陈腐待用;高透斑晶坯体配方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份组成:超白球土8%~15%,超白高岭土8%~15%,超白烧滑石0%~5%,高白膨润土3~6%,高白钾钠石15~25%,玻璃粉10~20%,超白锂尾矿粉10%~20%,碳酸钡10%~20%,坯体增强剂0~1%,解胶剂1~3%; ⑶不同颜色粉料制备:根据纹理图案设计要求,在步骤⑴的多晶相耐磨坯体配方泥浆与步骤⑵的高透斑晶坯体配方泥浆中加入设定配比的陶瓷色料或乳浊剂,搅拌均匀后送至喷雾干燥塔制粉,得到颜色粉料并储存陈腐待用; ⑷不同颜色颗粒材料制备:步骤⑶的部分颜色粉料通过造粒设备进行造粒,得到不同颜色颗粒材料; ⑸混合粉料制备:将步骤⑶的颜色粉料与步骤⑷的颜色颗粒材料按设计的配比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料备用; ⑹通体布料:将步骤⑸的混合粉料通过通体布料成型系统按设计参数进行纹理布置,得到具有斑晶花岗岩纹理的坯料层; ⑺压制成型:将步骤⑹的坯料层送入成型机构的模腔中进行压制,得到耐磨坯体层; ⑻干燥:将成型后的耐磨坯体层送入辊道窑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瓷质坯体强度控制为1.5~2.5Mpa; ⑼喷水:在步骤⑻的耐磨坯体表面喷水进行润湿; ⑽颜色料浆制备:在步骤⑴的多晶相耐磨基体坯体配方和步骤⑵高透斑晶坯体配方的基础上,引入陶瓷色料、高岭土,通过煅烧、研磨、喷雾干燥的加工工艺,得到颜色料浆; ⑾喷浆装饰:在润湿后的坯体表面,按照设计的图案使用步骤⑽的颜色料浆进行数码喷浆工艺装饰,形成装饰耐磨层; ⑿装饰耐磨层干燥:干燥温度为100~200℃,干燥时间3~8min; ⒀高温烧成:将步骤⑿的陶瓷坯体送入辊道窑中进行烧制; ⒁加工:对烧制后的半成品进行抛光磨边或不抛光磨边,最终得到抛面或自然面或异型面的通体耐磨特种花岗岩陶瓷成品砖。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江西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江西和美陶瓷有限公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31100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火炬大道3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