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海王星蓝海开发有限公司王致洲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浙江舟山海王星蓝海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基盘张拉式网箱及其捕捞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5530108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24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1273928.8,技术领域涉及:A01K61/60;该发明授权一种基盘张拉式网箱及其捕捞方法是由王致洲;王文国;孙峰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10-1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盘张拉式网箱及其捕捞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一种基盘张拉式网箱及其捕捞方法,该网箱包括系泊系统、网囊系统,网囊系统设于系泊系统中部并通过缆绳连接定位,系泊系统包括浮筒系泊框架、吸力锚系泊框架,吸力锚系泊框架通过系泊锚链与浮筒系泊框架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浮筒系泊框架边缘处安装有浮筒,吸力锚系泊框架边缘处对应安装吸力锚;浮筒中部设有立柱,立柱底部通过系泊锚链连接吸力锚,浮筒可沿着立柱上下滑动并通过固定插销定位。该网箱结构将相互独立的系泊系统和网囊系统通过缆绳进行连接,系泊系统上部设置浮筒提供浮力,系泊系统下部设置吸力锚形成整体定位,网囊系统设于系泊系统中心处,整体结构稳定,抗风浪能力更强,分体式设计,网衣更换更加方便。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盘张拉式网箱及其捕捞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盘张拉式网箱的捕捞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基盘张拉式网箱包括系泊系统(1)、网囊系统(2),所述网囊系统(2)设于所述系泊系统(1)中部并通过缆绳连接定位,所述系泊系统(1)包括浮筒系泊框架(13)、吸力锚系泊框架(17),所述吸力锚系泊框架(17)设于所述浮筒系泊框架(13)下方,所述吸力锚系泊框架(17)通过系泊锚链(16)与所述浮筒系泊框架(13)连接后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浮筒系泊框架(13)边缘处安装有浮筒(14),所述吸力锚系泊框架(17)边缘处安装与所述浮筒(14)相对应的吸力锚(18); 所述浮筒(14)中部设有立柱(12),所述浮筒(14)下部设有浮筒压载舱(15),所述立柱(12)穿过所述浮筒(14)后底部通过所述系泊锚链(16)连接所述吸力锚(18),所述浮筒(14)可沿着所述立柱(12)上下滑动并通过固定插销(19)定位;所述网囊系统(2)包括漂浮于海面上的悬拉浮力框(21)、设于所述悬拉浮力框(21)下方的平面框架(22)、设于所述平面框架(22)下方的垂拉重力框(24),所述悬拉浮力框(21)、所述平面框架(22)、所述垂拉重力框(24)之间通过网衣(23)形成整体结构,所述网衣(23)包括设于所述悬拉浮力框(21)与所述平面框架(22)之间的颈网(231)、设于所述平面框架(22)与所述垂拉重力框(24)之间的腹网(232)、设于所述垂拉重力框(24)上的底网(233),所述垂拉重力框(24)下方设有配重块(26),所述配重块(26)通过配重绳(25)与所述垂拉重力框(24)连接,所述网囊系统(2)整体俯视呈八边形状;所述缆绳包括上部缆绳(3)和下部缆绳(4),所述上部缆绳(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浮筒系泊框架(13)和所述平面框架(22),所述下部缆绳(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吸力锚系泊框架(17)和所述垂拉重力框(24); 步骤一,解除吸力锚系泊框架(17)与垂拉重力框(24)之间的下部缆绳(4),取出浮筒(14)与立柱(12)连接处的固定插销(19),浮筒(14)沿着立柱(12)上移,与浮筒(14)一体式连接的浮筒系泊框架(13)带动网囊系统(2)整体上浮,直到网囊系统(2)中的平面框架(22)上浮至水面; 步骤二,将颈网(231)连带悬拉浮力框(21)整体拆除,用绳索下端连接垂拉重力框(24)上的底网(233)中心位置,绳索上端连接至吊机,吊机在吊拉底网(233)中心的同时,查看水面鱼的密度,并利用吸鱼泵进行捕捞,避免鱼密度过大导致缺氧,直到垂拉重力框(24)上升上浮至水面与平面框架(22)持平,同时鱼也捕捞完毕; 所述步骤二中,鱼捕捞完毕后,接着解除浮筒系泊框架(13)和平面框架(22)之间的上部缆绳(3),将平面框架(22)和垂拉重力框(24)捆绑在一起后整体吊至船上更换网衣。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浙江舟山海王星蓝海开发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庙子湖;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