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英波化工有限公司谢钧名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无锡市英波化工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漆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890947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24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007271.X,技术领域涉及:C09D4/06;该发明授权一种水性聚氨酯漆及其制备方法是由谢钧名;朱旭宇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7-2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水性聚氨酯漆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聚氨酯漆,包括聚氨酯树脂62~72份;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14~18份;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15~32份;去离子水13~32份;密度控制剂10~30份;填料20~50份;流平剂1~1.5份;消泡剂0.5~0.7份;稀释剂2~4份;分散剂0.8~1.4份;固化剂16~22份;除了具备表面防滑和抗磨损性能外,由于该自流平漆在固化前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均匀的离散悬浮于固化前的自流平乳液中,这种自流平漆固化后,大量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在三维空间上均匀的嵌合在固化的自流平涂料中,对固化后的自流平本身起到了显著的结构支撑能力,有效提高了涂料的抗压和抗变形能力。
本发明授权一种水性聚氨酯漆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水性聚氨酯漆的制备方法,包括聚氨酯树脂62~72份;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14~18份;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15~32份;去离子水13~32份;密度控制剂10~30份;填料20~50份;流平剂1~1.5份;消泡剂0.5~0.7份;稀释剂2~4份;分散剂0.8~1.4份;固化剂16~22份; 其特征在于: S1-1,采用高速旋转制粒法的金属造粒机,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将镁铝合金材料削、破碎、挤压和摩擦,逐渐形成均匀的球形或椭圆形颗粒;通过调节转子的转速、刀片间距以及进料速度控制最终形成的镁铝合金颗粒的粒径; S1-2,将成型后的颗粒进入筛分系统,将合格粒径的颗粒分离,并通过出料口排出,收集备用,不合格的颗粒则会继续留在设备内部进行再次破碎,最终得到粒径均一的镁铝合金颗粒;使最终从出料口排出的镁铝合金颗粒的粒径范围是1.7mm~1.9mm; S1-3,采用流化床包覆机将熔融的聚氯乙烯均匀包覆到S1-2所得到的镁铝合金颗粒外表面,得到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 S1-4,选出合格密度的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 S1-4的操作过程:准备密度为Pa的a溶液,密度为Pb的b溶液,Pa>Pb;将S1-3得到的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投入a溶液,搅拌后静置,然后将a溶液中所有上浮的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全部投入b溶液,搅拌后静置,沉入b溶液的全部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均是合格密度的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该合格密度的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的密度范围是Pb~Pa; 在所述S1-3中的流化床包覆机的包覆工艺中,设聚氯乙烯的供给质量为ma,镁铝合金颗粒的供给质量为mb,冷却固化后的聚氯乙烯的密度为P1,镁铝合金颗粒密度为P2;需遵循如下数量关系:设Pc=(Pb+Pa)2,Pc=ma+mbmaP1+mbP2,Pb=(Pc-0.02Pc),Pa=(Pc+0.02Pc); S2-1,将称取的聚氨酯树脂、去离子水、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稀释剂和分散剂混合,以850rmin~1100rmin搅拌,持续60min~90min; S2-2,将S2-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称取的固化剂、流平剂、消泡剂和填料,以1000rmin~1200rmin搅拌,持续60min~90min; S2-3,设乳液密度Px,并通过密度计测得S2-2结束时得到的乳液密度Px,在初始状态下,Px<Pc,然后在S2-2得到的乳液中按梯度逐渐加入密度控制剂,并阶段性的800rmin~900rmin搅拌,使乳液Px的密度逐渐升高,直至Px=Pc; S2-4,称取S1-4结束时得到的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加入到S2-3结束时的乳液中,并以800rmin~900rmin搅拌15min~30min,使金属内核有机高分子包膜颗粒均匀的悬浮于S2-3结束时的乳液中;从而制得具有离散悬浮颗粒的聚氨酯自流平防滑水性涂料。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无锡市英波化工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工业园;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