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杰澳新材料有限公司周焕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江苏中杰澳新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转曲复合弹性纤维、制备方法及纺丝组件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897930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24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036869.1,技术领域涉及:D01D5/23;该发明授权一种转曲复合弹性纤维、制备方法及纺丝组件是由周焕民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7-31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转曲复合弹性纤维、制备方法及纺丝组件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曲复合弹性纤维、制备方法及纺丝组件,涉及复合纤维技术领域,将第一聚酯成纤高聚物和第二聚酯成纤高聚物分别熔融后,使用双组分复合纺丝组件进行复合纺丝,两种不同热收缩性质的组分分别通过各自独立的喷丝导孔,最后以反向相切的方式粘结复合,形成旋转的转曲复合纤维。采用在复合圆周上呈左右反向相切的复合纺丝组件和喷丝板,熔体复合后呈切向旋转状态,可以减少弯角的作用,防止丝条粘附于喷丝板上。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流程便捷,制备得到的转曲复合弹性纤维具有优异的卷曲性能、保形性能和芯吸排汗功能,经过织造后手感丰满、滑爽细腻,能满足机织和针织的要求。
本发明授权一种转曲复合弹性纤维、制备方法及纺丝组件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转曲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转曲复合弹性纤维由两种相容的但热收缩性不同的成纤高聚物组成,分别为第一聚酯成纤高聚物和第二聚酯成纤高聚物,纤维轴向呈转曲旋转状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第一聚酯成纤高聚物和第二聚酯成纤高聚物分别熔融后得到第一熔体A和第二熔体B;所述第一聚酯成纤高聚物熔融包括:将所述第一聚酯成纤高聚物依次经过四个温区,第一温区的温度为255-265℃,第二温区的温度为280-290℃,第三温区的温度280-290℃,第四温区的温度为282-292℃;所述第二聚酯成纤高聚物熔融包括:将所述第二聚酯成纤高聚物依次经过四个温区,第一温区的温度为255-265℃,第二温区的温度为285-295℃,第三温区的温度为288-298℃,第四温区的温度为288-298℃; 步骤二:步骤一制得的第一熔体A和第二熔体B使用双组分复合纺丝组件进行复合纺丝,所述双组分复合纺丝组件包括组件壳体(1),所述组件壳体(1)内沿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料板(2)、密封垫(3)、砂池(4)、过滤网(5)、上分配板(6)、下分配板(7)及喷丝板(8),所述进料板(2)上设置两种熔体通道,上分配板(6)上每种熔体分配槽道均匀开设有4-8个沉孔,将熔体送到下分配板(7)上的环形分配槽道,所述下分配板(7)上每种熔体环形分配槽道上开有与复合喷丝孔数量相同的成对沉孔,所述成对沉孔对应与喷丝板(8)上第一熔体A进料口(9)、第二熔体B进料口(10)相连,所述第一熔体A进料口(9)与斜向喷丝导孔组件A相连,第二熔体B进料口(10)与斜向喷丝导孔组件B相连;所述喷丝导孔组件A包括依次连接的呈轴对称的喷丝导孔A(12)、锥形孔A(13)、喷丝微孔A(14),所述喷丝导孔A(12)、锥形孔A(13)、喷丝微孔A(14)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喷丝导孔组件B包括依次连接的呈轴对称的喷丝导孔B、锥形孔B、喷丝微孔B,所述喷丝导孔B、锥形孔B、喷丝微孔B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喷丝导孔组件A、喷丝导孔组件B与喷丝板(8)的平面投影在熔体复合圆周(11)上呈左右反向,所述喷丝导孔组件A、喷丝导孔组件B与喷丝板(8)主视投影夹角α为60°-120°,熔体复合圆周(11)直径为喷丝微孔直径的1-2倍; 将第一熔体A和第二熔体B以质量比为4:6~6:4的比例,分别通入复合纺丝组件的进料板,经过各自的熔体通道进入喷丝板上第一熔体A进口和第二熔体B进口,并分别通过各自斜向喷丝导孔、锥形孔和喷丝微孔,最后在熔体复合圆周处复合;复合时两种熔体在熔体复合圆周上呈左右反向相切,且相交部分占熔体总量的14-34,制得的纤维轴向呈转曲旋转状态; 步骤三:将步骤二复合制得的初生纤维依次进行环吹冷却、上油,经过一对导丝盘调张力后卷绕,得到预牵伸转曲弹性纤维(POY),经加弹机牵伸后得到永久转曲弹性纤维。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江苏中杰澳新材料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经济开发区兴业路1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