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李先庭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脱硫浆液两级大温差闪蒸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223004997U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20发布的实用新型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22281145.5,技术领域涉及:F23J15/06;该实用新型一种脱硫浆液两级大温差闪蒸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是由李先庭;倪文岗;王强;尹全亮;邵兰贺;李天成;韦发林;卢剑勇;石文星;张茂勇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9-1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脱硫浆液两级大温差闪蒸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一种脱硫浆液两级大温差闪蒸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属于燃煤锅炉余热供热技术领域。该系统针对需要将大量低温除盐水、热网补水或其它低温工艺水进行加热的场景,通过脱硫浆液分级闪蒸、并由闪蒸汽对低温被加热水进行直接加热,实现烟气深度余热回收,其中脱硫浆液首先送入前置闪蒸罐进行一级负压闪蒸,闪蒸汽对热网回水进行预热;一级浓缩浆液送往末级闪蒸罐进行末级负压闪蒸,闪蒸汽对更低温除盐水等进行加热,末级浆液返回脱硫水系统;闪蒸汽凝结水用作闪蒸罐内除雾器洗涤水、脱硫补水、热网补水等实现全面回用;冷凝换热器采用竖向管束有利于抽真空装置将大量SO2等不凝气体以维持较高真空度、从而实现更大幅度降低排烟温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脱硫浆液两级大温差闪蒸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脱硫浆液两级大温差闪蒸的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由原脱硫塔系统和脱硫浆液分级闪蒸及加热工艺水子系统组成,所述的原脱硫塔系统包括原脱硫塔(1)、原烟气进烟管(2)和原浆液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硫浆液分级闪蒸及加热工艺水子系统包括前置闪蒸罐(21)、前置加热器(26)、真空泵(18)、末级闪蒸罐(31)、末级加热器(36)及连接管线与部件,其中所述的前置闪蒸罐(21)的浆液进口经余热浆液泵(10)与原脱硫塔(1)的底部脱硫浆液池的余热浆液出口相连,而前置闪蒸罐(21)的一级浓缩浆液出口与末级闪蒸罐(31)的浆液进口相连,末级闪蒸罐(31)的末级浓缩浆液出口与原浆液泵(3)的进口相连;前置闪蒸罐(21)的内部上部设置有闪蒸汽前置除雾器(22)、前置洗涤喷淋层(23),其闪蒸汽出口通过前置连接管(25)与前置加热器(26)的蒸汽进口相连,前置加热器(26)的凝结水出口与前置凝结泵(27)的进口相连,前置凝结泵(27)的出口与前置外排凝结水(W1)的出水管相通;末级闪蒸罐(31)的内部上部设置有闪蒸汽末级除雾器(32)、末级洗涤喷淋层(33),其闪蒸汽出口通过末级连接管(35)与末级加热器(36)的蒸汽进口相连,末级加热器(36)的凝结水出口与末级凝结泵(37)的进口相连,末级凝结泵(37)的出口分别与前置洗涤喷淋层(23)和末级洗涤喷淋层(33)的进口相连,并与末级外排凝结水(W2)的出水管相通;末级加热器(36)的低温水进口与低温工艺水来水(C1)的来水管相通,末级加热器(36)的低温水出口分别通过阀门与前置加热器(26)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工艺水退水(C2)的退水管相通,前置加热器(26)的低温水进口还通过阀门与热网回水来水(H1)的来水管相通,前置加热器(26)的低温水出口分别通过阀门与热网回水退水(H2)的退水管和低温工艺水退水(C2)的退水管相通;前置加热器(26)的前置不凝气体(S)的出口经不凝气体调节阀(29)与末级加热器(36)的末级不凝气体(S2)的出口相连,并与真空泵(18)的进气口相连,真空泵(18)的排气口与原脱硫塔(1)的原烟气进烟管(2)相通;原烟气进烟管(2)的上游即为来自锅炉出口的原烟气(Y1)的进口,下游即为原脱硫塔(1)的进烟口,原脱硫塔(1)的顶部即为净烟气(Y2)的出口;原脱硫塔(1)的底部脱硫浆液池的循环液出口分别与原浆液泵(3)的进口、脱硫补水(B)的进水管和末级闪蒸罐(31)的末级浓缩浆液出口相通,原浆液泵(3)的出口与原脱硫塔(1)的循环浆液进口相连,原脱硫塔(1)的底部脱硫浆液池的排污口与脱硫废水(P)的排水管相通。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